白求恩的生活状况
发布日期:2011年05月10日
白求恩的生活状况
 
    要了解白求恩大夫在晋察冀的生活状况,1938年8月21日,他写给加拿大朋友的一封信进行了精辟地概述:“我确实累了,但是我很久以来没有这样愉快过。我很满足,我正在做着我要做的事。我为什么不应当感到愉快呢——请看看我的财富:首先,我的每一分钟,从早晨5点半到晚上9点,都排满了重要的工作。这里需要我,何况,使我的虚荣心得以满足的是,他们已向我表明这种需要。我有一个炊事员,一个勤务员,自己的住宅,一匹日本骏马,一副雕鞍。我没有钱,也不需要钱,一切均已供应,他们把我当作一个国王般的同志,给予各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难以想象的礼遇。我能与这些同志相处和一起工作,真是莫大的幸福。对他们来说,共产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空谈或信仰。他们的共产主义简单而又深刻,其自然合拍一如膝骨之运动,肺脏之呼吸,心脏之搏动。这里能找到人们称为共产主义领导阶层的同志——布尔什维克,沉着、稳重、英明、有耐心;具有不可动摇的乐观主义精神;温雅而又无情;爱憎兼有,大公无私,意志坚定;忿恨时绝不宽赦,而仁爱的胸襟又坦荡得足以容纳下整个世界。”
    “我在这里过着一种浪漫的生活。我根本不计较日常生活上的困难——天气冷、热,肮脏,虱子,单调不习惯的食物,在深山里徒步,没有火炉子,没有床,没有浴室。我发觉在一座肮脏的庙里(背后有20英尺高的没有表情的神像盯着我)也能做手术,就如同在一间有自来水、漂亮的绿瓷砖墙、电灯以及其他各式各样设备的现代化手术室里一样。为了给伤员换绷带处置伤口,我们必须爬到土炕上——农民睡的土炕。伤员没有褥子和被单,他们裹在被污染的旧军装里,用背包当枕头,身上盖一条棉被。但他们是伟大的人民,将来他们一定能得到他们需要的一切东西。”
    这就是白求恩大夫在晋察冀的生活状况:紧张、愉快、称心、如意。
白求恩在晋察冀军区可以分为3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938年6月17日至1939年2月中旬
 
    从1938年6月17日到1939年2月中旬。这一时期,他活动在晋东、冀西的军区腹地,重点是创建“模范医院”“特种外科医院”,并经常去各级医院视察和手术。他的坐骑踏遍了太行山的山乡小路。这一时期,他充满着革命者的激情和遐想,要建一所模范医院,要求“拿他当机关枪使用”,他急不可耐地四处治伤、做手术,他的情绪十分亢奋。这一时期,晋察冀军区除反扫荡外,有一块沿着太行山,从北到南狭长的巩固根据地,其中还包括阜平县城。这一区域平时没有敌人的据点,也没有敌人活动,抗日军民可以自由往来。军区的各级医院就隐蔽在大山深处的小山村里。这一时期,白求恩大夫就活动在这一区域之内。为了解白求恩大夫的生活状况,我们摘抄了他的书信和日记:
    (一)1938年8月写给加拿大友人的信
    你在地图上找不到这个村落,它太小了—一深山峡谷中,只有几百所农民的泥舍坐落在清澈见底、碧流潺潺的山涧旁,南北峭壁耸立。从深谷向西仰望,10 英里之外便是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山地,万里长城蜿蜒其颠。昨天,我们越过两省交界的山岭。山谷又向东展为平地,其尽头又见一脉高耸的山峦。这个村子就位于五台山和河北省阜平之间的路上。
    我说的“路”,是大自然别出心裁的一条10英尺宽的崎岖小径。我们昨天骑马旅行了90里(30英里),从早晨8点到午后5点,鞍图劳顿达8个小时。医院设在垂柳青松环保的一所佛寺——位于路侧的小岩台上……和尚们还在,每天诵经3遍,钟鼓齐鸣。香烟浓郁清新,夹杂着庭院里透过来的袭人花馨。几分钟后,战士们的革命歌声又在长空中回荡。有一首歌,曲意雄壮,歌词是:
    没有枪,
    没有炮,
    敌人给我们造……◆◆◆◆◆
    “哦,菩萨啊,我虔诚地信赖您。”这类单调地低吟过后,歌声分外嘹亮。人们信赖过的诸神已使我们大失所望,现在必须设法自救。
    庭院鲜花盛开……洗净了的方块小纱布,晾展在低矮的小树上,就像大朵大朵的皱成一团的木兰花。几头猪和狗在酣睡。轻伤病员或坐或躺在庙阶上,包扎着绷带的臂、腿不能动弹,姿势很不自然。白衣护士穿梭往来。阳光从蔚蓝色的天空俯射,温暖而又慈祥。片片壮丽的云层缓慢地掠过远山顶。咕咕的鸽鸣,林间瑟瑟的风声和远处淙淙的溪流声,在金光耀眼的长空中回荡。庭院四周,原是和尚的斋房和客房,现已辟为病房。伤病员们躺在硬邦邦的土炕上,身下铺着干草。他们仍然穿着旧军装,几经风吹日晒雨淋,原来的蓝色早已褪成灰色了。这里共有75名伤病员,多数是18岁左右的青年,年纪最大的36岁。大部分人是在这个月负伤的,从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经由陡峭坎坷的山路转运到这里。有的臂折腿断,伤口破裂,化脓感染,并发坏疽的情况下,从60英里外运来。病房狭长,光线黯淡,只能从糊着白纸的窗户透进一线亮光。病房一侧是炕,伤员们身挨身地躺着,有时一排多至15人。所谓的炕,实际上是炉灶,砌得高出泥土地平面约两尺,冬天可以烧火取暖。炕上没有褥子,没有床单,没有枕头,只铺着一层薄薄的干草和几条旧棉絮。他们蜷缩成一团躺着,用深沉、郁郁的眼神打量着天下万物;有的头上蒙着毛巾,避免苍蝇的叮扰;有的断续地低声呻吟,没有吗啡为他们止痛。其他伤员安静、淡然的躺着。有些是十六七岁或十八岁的未成年孩子,庄重而光洁的面庞,说明他们从未经历过暴力和死亡,无所畏惧,壮志满怀,不知道什么是绝望。有时我不得不触痛他们,他们就像孩子那样,伤心、失望地哭了。一次,我试图说服一个十八岁的年轻人截肢,他的腿被一颗子弹毁掉了,巳不可救药,但是他不肯裁肢,原因何在呢?因为截了肢他就不能再打日本人了。我提出保证为他做一条假腿,答应安置他在聂荣臻将军身边工作,这样他还能和敌人斗争。他最终同意了,高兴地笑了,好像我送了一份生日的礼品给他”。
    这是安静的一天,只有3个手术——两个截肢手术,一个是眼部肿瘤摘出。一个截肢手术用了输血的方法。中国同志看了很惊异,一开始,我几乎在中国医生和护士当中找不到一个输血的人。后来,当我自己输了一次,并让他们看到没有什么副作用的时候,我才能把他们说服。现在,这方面已没有什么困难了。
    那个腿部切除的男孩和那个上校,恢复得都很好,我也感到十分高兴。这些战士是非凡的人物,他们不是什么常备军,他们不过是“穿着军装的劳动人民”罢了。八路军战士平均年龄是22岁。游击队员中许多人年龄是30岁左右。有些是39、40岁。他们通常是些大个子,6尺高,强壮而黝黑。一举一动又沉着,又有明确的目的性。有一种果敢的风度。为他们服务,确实是一种幸福。在我为他们换了药之后,他们总是弯腰深深地鞠一个躬。那个男孩的父亲甚至跪在地上叩头表示对我的感谢。   
    这个寺庙是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招提寺,写这封信的时间大概是1938年8月17日。白求恩大夫在这里一连数日为75名伤员进行检查和做手术。
    白求恩大夫是出名的外科专家,但从不以专家自居,把自己看作八路军的一员,是毛主席领导下的一名战士。他愿意同战士过一样的生活。他严格要求自己,从来不把自己当成一个受照顾的特殊人。他喜欢穿八路军军服。有时还穿草鞋,住在简陋的民房,饮食简朴。军区聂司令员和各级首长对他的生活和健康都很关心,时常把打仗缴获的香烟、罐头、食品等送给他,他常常只留一小部分,其余的都给了伤员。有时把搞到的水果给他送去,可是他却洗得千干净净地分给伤员。有一次,翻译和勤务员忍不住地说:“这是领导特意送给您的,您为什么全部给了伤员?”白求恩大夫笑着说:“我是健康人,要这么多水果干什么!伤员很需要它。你们不要只关心我一个人。”有一天,首长给白求恩大夫送来一只鸡,那时候弄只鸡可不容易啦!炊事员高兴极了,赶紧炖得烂烂的给白求恩大夫送去,白求恩大夫一见也乐了,立即叫勤务员何自新盛了两碗,上面盖了布,他自己端一碗,让何自新端一碗,径直向病房奔去,在重伤员床前,他喂一个,何自新喂另一个,伤员知道这是首长照顾他的,直说不吃,白求恩大夫却趁伤员张嘴说话的机会,一勺一勺地把汤送迸伤员嘴里。在场的医生、护士及伤员都含着眼泪看着这动人的情景。当时敌后根据地物质条件很困难,他看到根据地军民生活都很艰苦,主动要求降低生活水平。送给他缴获◆◆◆◆◆敌人的毛毯,他自己不用也都给了伤病员。他看到伤病员治疗效果良好,饮食也很好,躺在床上舒舒服服的样子,他也喜笑颜开。而对自己的休息、吃饭和健康却置之不顾。有时为了及时检查伤员或手术,迟迟不回去吃饭,勤务员几次把饭菜热好了,又放凉了,看他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急得哭了起来。白求恩大夫却说:“伤员为消灭法西斯在前方流血负伤,我们几顿饭不吃算什么。我的身体不是很好嘛,不要难过。”有时白求恩大夫还自己动手在油灯下一针一线地补衣服。艰苦的生活使他一天天消废下去。但他总是那样高兴,伟大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在他身上闪耀着光辉。
    这一时期,白求恩大夫逐步深入了解了八路军战士的内心世界,他们虽穷,虽然稚气,但却心地善良,朴实无华,热爱祖国,仇恨敌人,他们的心灵像天上的白云那样洁白,白求恩大夫对他们的爱心越来越强烈。在那个条件下是不可能有充足的手套供应的,不得不裸手去做手术。对于一个医生来说,这样做,各种感染都可能出现,破伤风、气性坏疽、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等等,难道不知道吗?完全能够预料,明知山中有老虎,偏向虎山行,他把一切——甚至被感染,都心甘情愿地献给了八路军的将士。
    这一时期,白求恩大夫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生活上的佳话:
    “拒绝接受津贴”。1938年6月17日,白求恩到达山西省五台县金刚库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受到军民近千人的热烈欢迎,白求恩与聂司令员交谈中,希望马上分配他任务。聂司令员当即聘请他为“军区卫生顾问”,白求恩愉快地接受这一职务。8月11日,八路军军事委员会致电晋察冀军区转白求恩电报“每月给白求恩一百元生活津贴费,同意任命白求恩大夫为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并批准建立模范医院计划。”次日,白求恩向中央复电,谢绝每月100元生活津贴。
    “访问五台山”。1938年8月7日,聂司令员知道白求恩自到边区以来,日日夜夜为伤员治疗,特为他安排了一次上五台山的活动。8月9日,在舒同,纪亭榭陪同下上五台山。顺便访问了边区的群众团体,边区银行,军政干校,农村干部学校,抗敌报社,抗敌剧社等。回来以后畅谈观感,说:“鲁智深醉打山门,破坏寺庙,聂荣臻保护五台山的寺庙。”白求恩参观军政学校以后,聂司令员借此机会请白求恩为办一所卫生学校提出方案,白求恩爽快地答应。
    “白求恩不吃牛肉。”这话听起来跷蹊,其详情如下:白求恩访问五台山,要在边区妇女救国会吃饭,这下可难住了工作人员。外国人爱吃面包喝牛奶,残酷的战争环境,根本没有,不得已只得让客人吃小米饭。用什么菜下饭呢?只有炒鸡蛋和凉拌梗达菜。说来凑巧,炊事员买鸡蛋时发现村里一户人家的牛滚了坡,跌断了腿,不能耕地拉车了,群众把它宰了,所以就买了些牛肉。那时,根本没有酱油等调味料,只是白水煮熟加一把盐,好心的炊事员又放了些洗净的葱。吃饭时,把预备的饭菜端了上来,可他只吃小米饭和梗达菜,一口牛肉也不吃,再三相劝,说边区条件不好,没有调料,味道不好,但牛肉新鲜,请他多吃,可他还是摇头不吃,妇救会组织部长刘光运小声地叫翻译老董问白求恩大夫为什么不吃牛肉?白求恩大夫就不客气地问,“为什么春耕时候宰杀耕牛?”啊!原来是这样,于是,忙给解释,说这不是为他宰杀的耕牛,这才消除了疑虑,主动吃了牛肉。
    “白求恩喜欢草鞋。”1938年秋天,军区卫生部在山西五台,工作人员都穿着自己用布条打的草鞋,不但行军走路方便,而且是自己动手,解决困难,也减少老百姓做军鞋的负担,有的草鞋打的十分美观,还点缀上红绣球。白求恩大夫看到十分羡慕,非要跟着学打草鞋。白求恩大夫喜欢草鞋,很快让叶部长知道了,他找来打草鞋能手,警卫班长张贤芳,按着白求恩大夫脚的尺寸,打了一双精美的草鞋,送给白求恩大夫。他马上穿在脚上连声说:“谢谢!谢谢!”白求恩大夫在孙家庄前线做手术的照片上就穿的是草鞋。他还专门保存了一双新的,准备带回加拿大。
    “为什么不叫我?”一天深夜,三五九旅从前线送来几名伤员,考虑到白求恩大夫午夜12点才做完手术去休息,护士长董兴谱没有惊动他,给伤员做了必要的处置。次日凌晨五点半,白求恩大夫起床后发现来了伤员,就把董兴谱叫来,神色严肃地问:
    “什么时候送来的?”
    “半夜十二点多钟。”
    “从哪里送来的。”
    “是三五九旅从前线送来的。”
    “为什么不告诉我?”◆◆◆◆◆
    “你那么大年纪,又忙了一天,快12点才做完手术,我们想让你多睡一会儿,我们已经按照你的要求对伤员作了处置,准备向你报告………”
    白求恩大夫焦急地说:“你要知道,从前方送下来的伤员都是重伤员,不然他们是不会连夜送到这里的。你想了没有?在战斗中争取时间就是胜利,对抢救重伤员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战士们在前方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杀敌,我们在后方工作,三五个晚上不睡觉又有什么关系呢?今后不许这样照顾我,能抢救一个伤员,能为伤病员减轻一分痛苦,就是我们医务工作者最大的愉快。”
说完,白求恩大夫很快穿上工作服,开始工作。把头部负伤和下腹部负伤的两个伤员抬进手术室,立即给他们做手术。
 
第二个时期从1939年2月中旬至1939年6月底
 
    从1939年2月中旬到1939年6月底。这一时期白求恩大夫是在冀中区生活的。这一时期,白求恩大夫带领“东征医疗队”开展平原游击战争的医疗救护工作。在部队护送下,夜间在清风店附近过平汉铁路,进入冀中平原。今天如果从地图上看,称不上什么“远征”,但在抗战时期,日军占领华北的主要交通要道和城镇,敌区碉堡林立,铁路两旁都有很深的封锁沟,把冀中与冀西分为两块根据地,东征医疗队从冀西到冀中,要过两道封锁沟,到了冀中要过游击生活。三天两头行军,天天处于战备状态,跟着大部队经常行动转移,随时准备参加前线战地救护。白求恩大夫不顾年龄较大,和紧张繁重的医疗工作,日夜坚持做手术,在破庙里治疗,在破庙里吃饭,夜里做完手术后,就在破庙里支起一张简易行军床,休息几小时,第二天又安排新的治疗任务。
    来前,聂荣臻司令员告诉白求恩大夫,一二○师已从晋西北到达冀中军区,巩固和扩大冀中抗日根据地。白求恩大夫对八路军在敌人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打击消灭敌人,这一战略思想十分赞同,这样一来敌人必然会加速死亡。这一次,白求恩大夫将实现自己在战地组织医疗队的理想。他接受这个任务,心情异常高兴,表示坚决完成任务,实现哪里有伤员,医疗队就到哪里去的口号。这一时期,医疗队跟随一二○师和冀中的部队作战,行军1504里,战地手术315人次。较大的战斗5次。在频繁的战救工作中白求恩大夫始终抓住医疗队员的时间观念、消毒观念、基本技术和政治思想4大问题。1939年3月3日,这是白求恩大夫49岁生日,白求恩大夫做完了一天的手术,一觉醒来,想起今天是他的生日。他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我过了一个有特别纪念意义的生日。”
    贺师长向白求恩大夫介绍,部队听说白求恩大夫率医疗队来到冀中,对部队士气鼓舞很大,受了伤有白求恩大夫给我们治疗,指战员更英勇杀敌。
    白求恩大夫以他深邃的文学修养和在晋察冀敌后斗争的生活体验还进行了文学创作,写出了短篇小说《肥沃地里的野草》。在冀中期间,他发明了“卢沟桥”药驮。(详见第三章第五节)贺龙师长看过示范表演后,当场肯定白求恩大夫这一发明,适合当时部队需要,是军队后勤科学化的典范,指示在部队推广。
    1939年4月中旬,白求恩大夫听说,河间城东北40里路有一个四公村,那里隐蔽着几十个八路军伤员,他马上找贺龙师长,请求去该村检查伤员。贺师长考虑到这个村子群众基础虽好,但靠近公路,敌人常常经过,白求恩大夫去,是有危险的,因此不同意他去。但白求恩大夫一再坚持要去。贺师长最后决定派一个骑兵排掩护医疗队去。临出发,贺师长一再嘱咐医疗队林金亮同志(他经过长征)和骑兵排的指挥员取得密切联系,一定要提高警惕,千万不能大意,绝对保证白求恩大夫的安全。
    四公村在平原是个较大的村子,伤员分散在老乡家里,有的藏在地窖里。医疗队忙了一天,伤员还是没有检查完,只好住下第二天继续工作。遵照贺师长的指示,医疗队警惕性很高,不断和骑兵排取得联系,把一切用具都装在鞍袋里.放在马身旁;马上鞍,只是没带嚼子,好让牲口吃草料;医疗队员都穿着衣服睡觉,白求恩大夫也和队员挤在一起,发生情况一跃而起。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天还没有亮,真的发生了情况,侦察员跑进医疗队员住室,大声喊叫,说:“敌人来了!赶快离开!”因为我们事前有充分准备,几分钟就转移出去。白求恩大夫累得满头大汗,在部队的掩护下,脱离了危险区,他松口气后诙谐地说:“好危险呀!要不是事先有准备,我这个加拿大卫生顾问,就当了日本鬼子的俘虏了!”“这应当感谢贺师长想得周到。”◆◆◆◆◆
    白求恩大夫在他的工作报告中写道:“医疗队在河间县东北40里路的四公村,险些没有被俘,早晨5点钟,我们先于敌人10分钟接到警报,我们从村东头撤走,敌人从西头进村,由于我们有一个有能力的部队指挥员,机敏的侦察,也由于队员的高度警惕,马未下鞍,所有的药品器材装于鞍袋内,全体队员和物资都保住了,没有受任何损失,任务基本完成。”
    这就是白求恩大夫冀中四公村脱险。
白求恩大夫到晋察冀军区以后,由董越千同志任翻译,1939年3月,郎林同志接替董越千。白求恩随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区,住在老乡家的房子里,这些房子大都由土坯垒成,土坯的缝隙里经常藏着一些昆虫。有一天光着脚下地,忽然不知什么东西蜇了一下,他大叫了一声,郎林马上打着手电筒去寻找,顿时脚肿了起来。他用英语大声问,这是什么咬的?其他人也闻讯赶来,一看就知道是蝎子蜇的,赶快拿来药水给他抹上。可是郎林不知道蝎子的英文名字,在场懂英文的人也都译不出来,着急之下,郎林半中半英地回答:“This is a蝎子。”白求恩听了更不明白了,连声问郎林Whatis a xiezi?郎林急得满头大汗,连忙去查字典,终于查到,翻译给白求恩。从此,每到夜间,他总是小心翼翼地穿好鞋子才去做事。
 
第三个时期从1939年7月至1939年10月
 
    白求恩大夫又回到冀西根据地。变化无定的游击环境生活又变成比较稳定的生活,不必要每天和衣而睡应付敌情。这一时期,除了仍然忙于治伤、做手术以外,他重点履行卫生顾问的职责,全面考虑军区卫生工作的发展。如建设卫生学校,如何改进卫生部门的工作,虽以自力更生为主,但也要尽量争取外援等。
    整个7月,白求恩大夫是在河北省完县神北村度过的。由他倡导的并已开始招生的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就设在这里。夏天,闷热潮湿,汗流浃背,蚊虫叮咬。他完成了长达14万字,和119幅插图的《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一书的初稿。7月中旬,连降暴雨,神北村旁的唐河发生洪灾,河水猛涨,沿岸的房屋、树木、牲畜、农具等被洪水冲毁,顺流而下,白求恩大夫和卫校师生都投入到抗洪救灾中,白求恩大夫曾想去打捞农民的财物,被群众劝阻而放弃。7月31日,河水下降,学校奉命转移。因为神北村位于唐河东岸,距完县城敌人据点较近,背水驻军,十分不利,故要转移到河西。当时河水仍有一人多深,学校的物资,则由会水的人抬着上面固定箩筐的梯子运往对岸。不会游泳的人,10人结成一组,倚扶在梯子两旁过河。白求恩大夫水性很好,也参加了渡河运输的行列。
    8月,因为经常淌水,白求恩大夫的脚趾感染化脓,林金亮大夫给他切开排脓,炎症才逐渐消退。聂司令员利用这个机会,才把他留在司令部休息了一段时间。即使这样,他也不愿休息,郎林同志开始协助白求恩大夫翻译他的书稿,想早日出版供部队学习。他完成了“加美医疗队工作月报”。他还打算回加拿大一趟,宣传敌后的抗战形势,争取国际援助。
    9月初,白求恩大夫感染痊愈以后,他离开司令部回到卫生部,他先后到军区后方医院,卫生部药库,军区制药厂,卫生学校检查工作。9月10日,参加了军区卫生工作会议,各分区卫生部长到了会。在会议中,叶青山部长请白求恩大夫就在各地视察中看到的问题,对全区卫生工作提出改进意见。白求恩大夫就前线救治中,因夹板固定不当,托氏牵引架制做不合规格,造成伤员残废和延长治疗提出了意见。为了让到会人员理解什么是正确的固定,白求恩大夫找到了一个铁匠炉,亲自指导铁匠打了一件标准的托氏牵引架,带到会场做示范。白求恩大夫科学认真的态度,使到会的部长们十分钦佩。白求恩大夫还做了“卢沟桥”的示范,要求全区迅速推广。
    白求恩大夫从冀中区回来以后,聂司令员发现他的军装已经破了,就指示供给处为他做身新军装。白求恩大夫身材高大,部队统一做的军装他不能穿,必须量体裁衣单独做。军需员和工人师傅找他说明来意,他却说:“我知道战士每年只发一套军装,我也不能例外。”“我看到毛泽东、聂荣臻都穿补过的衣服,我的军装虽然破了些,但是缝补一下还是可以穿的。”就这样,他拒绝为其做新军装。
    1939年秋天,白求恩来到河北省易县甘河净村一分区后方医院一所,吃饭时来到工作人员伙房,见大锅饭吃的是小米饭,炖白菜汤,他让勤务员何自新,把为他做好的饭(细粮)送到病房给伤员吃,坚决要和工作人员一同就餐。司务长阻劝他,他却说:“细粮应该给伤病员吃,因为◆◆◆◆◆他们打仗有功,是人民的英雄,负了伤需要补充营养,伤才能好得快。我是健康人,我要和大家一起吃。”说着,从大锅里盛了多半碗小米饭,倒了半勺汤,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白求恩大夫计划10月20日动身回国,在回国前利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对一、三分区的部队医院再进行一次巡视工作。巡视团行程500华里,检查了7个休养所,3个主力团,两个独立支队,一个骑兵营。在骑兵营白求恩大夫会见了一年前经他治疗的李盛才连长,他已是该营的营长。二人见面后亲热地拥抱。10月20日,敌人开始扫荡,我军在黄土岭战役中取得伟大胜利,白求恩大夫决定推迟回国日期。
    白求恩大夫来中国已经快两年了,在此期间他结交了许多朋友。毛泽东主席说:“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是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治疗和看见过白求恩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他自称是八路军中年龄最大的战士。他结交的朋友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陈云、吴玉章、王家祥、王炳南、姜齐贤、饶正锡、马海德、贺龙、关向英、肖克、周士第、王震、廖汉生、聂荣臻、彭真、吕正操、程子华、舒同、朱良才、聂鹤亭、唐延傑、孙毅、杨成武、王平、郭天民、熊伯涛、潘自力、王宗槐、邓拓、沙飞、宋绍文、张苏、袁牧之、吴印咸,还有宋庆龄、王安娜、林迈克、陶行知、凯瑟林·霍尔、史沫特莱等。
    白求恩结交的老一代卫生干部有:叶青山、江一真、游胜华、曾育生、张汝光、潘世征、顾正钧、王恩厚、孟潜、张杰、贺云卿、尹明亮、夏天舜、林金亮、王道建、张录增、廖明亮、王育荣、陈仁华、陈连生、孙锋、殷希彭、刘璞、陈淇园、卢星文、康克、王芝元、苏奇昌、郭晓霆、郭凡、魏方中、何权轩、张业胜等。
    凡接触过白求恩的,不论是军政人员,还是卫生干部,都佩服他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工作热情,不怕牺牲的精神。他那高尚、热情、豪迈、求实的革命气质和作风吸引着周围所有的人,而成为他的好朋友,亲身受他治疗的伤病员也都是他的好朋友。白求恩的朋友遍及他到过的地方。
    诺尔曼·白求恩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都市生活,到当时仍十分落后的中国农村,生活环境的变化十分巨大。从优裕的生活到艰苦奋斗,这就是白求恩在晋察冀军区的生活变化。物质条件虽然贫乏,精神生活却饱满充实,他用崇高的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战胜了重重困难,不愧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参考文献
    1.张业胜.记白求恩在晋察冀军区.见:张业胜汇编.白求恩纪念文集(第二集)
    2.张业胜,白求恩在晋察冀的生活故事,见:张业胜汇编,白求恩纪念文集(第二集)
下一篇: 学生与老师
上一篇: 学生与老师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 京ICP备16027503号

电话:010-66931111 68219861 0201-931111 传真:010-66931111 0201-931111 地址:北京西四环中路59号

邮编: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北京国钜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907B 邮编:100191 电话:010-82089470 邮箱:contactus@guoju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