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为医当熟读医书
【原 文】
夫为医者,在读医书耳,读而不能为医者有矣,未有不读而能为医者也。不读医书,又非世业,杀人尤毒于梃刃[1]。
(宋·史崧《灵枢经·序》)
【注释 句意】
[1]梃刃:棍棒、刀锋。这里指庸医杀人甚于刀枪等凶器。
【评 介】
这条论述是讲,医学理论至关重要,它是前人临床经验的理性总结,是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依据,对其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深度、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因此,为医者必须精勤不倦,博览群书,探本溯源,穷究医理,方能为患者解除病痛。如不是世承医业,又不刻苦研读,不学无术,则必沦为庸医,以致走上“庸人杀人不用刀”的罪恶之路。因此,熟读医书乃从医之基本功。
无恒德[1]者不可以作医
【原 文】
前辈论医云,闭门看古方三年,知天下无病不可治,及其出用药疗疾,则无有穷尽噫。岂但医论也。士之学问,其失正是,苟以是心反之,孽孽日夜,自不知为有余,纵未能尽愈天下之疾,亦庶几乎十失二三也。[2]
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人命生死之所系。庸人假医以自诬,其初则要厚利,虚实补泻,未必适当;幸而不死,则呼需百出,病者甘心以足其欲。不幸而毙,则曰,饮食不知禁,嗜欲有所违,非药之过也。厚载而出,死者何辜焉!世无扁鹊望而知死生,无华佗涤肠以愈疾。轻以性命托庸医,何如谨致疾之因,固养生之本,以全天年耶!呜呼悲夫。[3]
(宋·林逋《省心录·论医》)
【注释 句意】
[1]恒:永久;持久;恒心。恒德:意指下恒心作一个永久讲道德的人。
[2]此段大意是:初学几年,好像都懂,到实际应用,就觉得知道的太少了。如果勤学不怠,永不满足,那么大部分病就可以治好了。
[3]此段大意是:没有恒心和高尚道德的人,是不能做医生的,医生是关系病人的生死存亡的人。有些庸医以治病自欺欺人(自诬:自欺欺人),侥幸没治死,就索取高报酬。不幸死亡的,就说病人的不是。他拿着财物走了,病人却无辜送命。不要轻信庸医,要谨防得病,以保全生命。
【评 介】
本文意在规范医生的行为:从医要苦学,学要有恒心,有恒心才能有真知,有真知才能治好病,治好病才是有德行的医生。学无恒心,满足一知半解,实为自欺欺人;以欺人谋利、误病取财的人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人就不能做医生。同时,告诫病人,不要轻易把宝贵的生命托靠给杀人不用刀的庸医;个人要注重防病养生,“以全天年”之愿、之乐。
医须粗守仁义
【原 文】
凡为医者,须略通古今,粗守仁义。绝驰鹜利名之心,专博施救援之志。如此则心识自明,神物来相,又何戚戚沽名,龊龊求利也[1]。如不然,则曷止姜抚[2]沽誉之惭,逮华佗之矜能受戮乎!
(宋·张杲《医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