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医道大矣医任重矣
【原 文】
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
(清·喻昌《医门法律·自序》)
医之为道,秉天地造化[1]之权,掌疾病死生之柄。
(清·张秉成《成方便读·自序》)
【注释 句意】
[1]秉天地造化之权:秉,掌握。天地造化,指自然界的创造。此句之意是指医业掌握着人的生杀大权。
【评 介】
这几则论述是讲,医家承担的是活人济世的重任,其掌握的是对人的生命安危、生死大权。因此,古医家在深明此理中发出:“医之为道大矣,医之为任重矣”的呼唤,要求众医对此“仁术”倍加珍重,更自觉地立德精业。
医必笃于情[1]
【原 文】
喻昌曰:医,仁术也。仁人君子必笃于情,笃于情,则视人犹己,问其所苦,自无不到之处。[2]古人“闭户寒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诚以得其欢心,则问者不觉烦,病者不觉厌,庶可详求本末,而治无误也。[3]
(清·喻昌《医门法律》)
【注释 句意】
[1]笃于情:意即对病人要有诚挚深厚的感情。笃:笃实、深厚。
[2]此段之意为:医生所从事的是仁德之术。其有仁德修养的人必然有诚挚深厚的感情,有了诚挚深厚的感情,就会对待病人象对待自己一样,询问其病情,自然就会详细周全。
[3]此段大意是:问病周祥,态度诚恳,就可以感动患者而愿意配合诊疗,从面达到查清病因、治疗无误的目的。
【评 介】
此文提出医生从事的是仁德之业,做好仁德之业就必须“笃于情”。医生有诚挚深厚的感情,才能急病人所急,痛病人所痛;才能无畏无怨,竭力相救;才能无私无求,清廉从医。这种情,是出于仁德之心的情,是出于济世活人的情,是崇高圣洁的情。这种崇高圣洁的情,可以感人,可以慰人,也可以医心。由此可以取得病人的配合治疗,可以取得病家的支持协助,可以密切医患之间的关系。所以“医必笃于情”是行医之道,为医之德。
当为自讼之医[1]
【原 文】
医为人之司命,行奉大戒为入门,后乃尽破微细诸惑,始具活人手眼,而成其为大医。何可妄作聪明,草菅人命哉![2]
尝羡释门,犯戒之僧即不得与众僧共住,其不退心者,自执粪秽杂役三年,乃恳律僧二十众佛前保举,始得复为佛子。[3]
当今世而有自讼之医乎?昌望之以胜医任矣。[4]
(清·喻昌《医门法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