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精神与医院文化
发布日期:2011年05月10日
白求恩精神与医院文化
 
    20世纪40年代,加拿大友人——白求恩同志来到中国,用他的品德和智慧,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白求恩精神”。从此,中国的医院文化又增添了一颗光彩夺目的新星。“白求恩精神”既有西方先进文化的内涵,又有中华民族文化的成分。他发明的“卢沟桥”驮架就是积中国农耕文化智慧、科学计算与游击战环境于一体的产物。在自觉地弘扬中华文化优良传统的同时,又自觉地把世界各地的优秀文化为我所用,丰富、充实、提高中华现代医院文化的水平,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白求恩精神”是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文化现象,为了历史性地研究“白求恩精神”,我们必须将其融人中华医院文化的长河中去认识它的发生发展背景、历史作用、发展前景等,才能深入了解它的本质和它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白求恩精神”已经汇入华夏文化之中,成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求恩精神”是中华医院文化的一支硕果
 
    中国文化,自古及今,延续发展了四五千年,中国的医学见之于医学典籍上的,当首推“黄帝内经”。祖国医学长期成为华夏民族防疫治病保健的手段,是祖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文化包含医学本身和医务人员的精神生活等。文化、医学、医院文化,都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中国的医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有过3次突出的发展时期,形成过3次发展高潮。第一次发展高潮出现在战国到秦汉时期,这个时期是祖国医学基本体系形成的时期,出现了最早的医学著作《内经》和张机的包含中医辨证施治法则的《伤寒杂病论》等。第二个发展高潮出现在唐宋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分科大发展的局面,开始设立了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太医署”“翰林医官院”,出现了四大学派(寒凉派,攻下派,滋阴派,攻土派)的争鸣局面。第三次发展高潮是明清时期,出现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吴有性的《瘟疫论》,王清任的《医林改错》等。明清时期祖国医学出现的革新趋势,由于封建制度的没落,反动统治阶级的腐败,遭到了遏制。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上进入了大动荡,大转折的时代。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有识之士奋发图强,经过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然后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在此期间,西方医学和西方医院文化通过各种渠道相继传人中国。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前,中国国内的大中城市已经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西医医院和西医学校,城市里中、西医并存,而广大农村仍只有中医。当时的红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早期参军的傅连璋等人的努力下,办起了卫生学校,培养了一批具有西方医学知识的骨干,所以红军的医疗机构是以使用西医为主的。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国弱民穷,经济上十分落后,连“洋钉”都是进口的,文化上自然也是落后的,欧美蔑视中国为“东亚病夫”。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给苦难的中国劳动人民带来了希望。但,红军不停的反围剿,条件艰苦,医学及医院文化不发达。白求恩的到来,白求恩精神的照耀,大大激发了红军的医学和医院文化的发展,使缓慢的西医东渐,因为有了白求恩,有了“白求恩精神”,而加快了速度,提高了质量。
    红军(以后改名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实行的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带有共产主义性质的“供给制”,官兵一致,人人平等。在资本主义加拿大不可能实现的,解决贫富悬殊、广大劳苦群众无钱看病问题的社会制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内实现了。白求恩在加拿大为之奋斗多年的“社会化医疗”,在这里已经得到解决。白求恩是一位忠诚正直的共产党员,他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人员志同道合,他在这个环境里似鱼得水,心情愉悦,尽情发挥他多年积蓄的聪明才智,就这样,他创作了“白求恩精神”。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在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的支持下,各种形态的医院文化都得到了提高:医学知识与技术水平提高了;医院管理水平提高了;医学伦理学水平提高了;医政工作水平提高了;总结和丰富了游击战争中办医院的经验,发明了适应华北游击战争的“卢沟桥”流动医院等等。白求恩精神、白求恩的行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发挥了巨大的效应,“白求恩精神”是我军历史上和我国历史上,医院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里程碑性的成果。◆◆◆◆◆
    要建设好我军的医院,必须着力提高医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办好医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当时虽然还没有使用“医院文化”这个词儿,一用提高医院文化来办好医院,实际上是把早已客观存在的医院文化这个比较抽象、深奥的概念,用“白求恩精神”“白求恩工作者”这个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可学的名词所代表了。这样,就引起了一场向白求恩学习的运动,带来了我军医院文化的一次大飞跃。白求恩任军区卫生顾问以后,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军区领导采纳了他的意见;他不停的到各地做手术,治愈了许多危在旦夕的伤员,医务人员精神振奋;卫生机关不断扩展,学校、药厂相继成立,一批批学员毕业走上前线,用土法制出的新药材缓解了部队的需要。经过抗日战争我军在政治、军事上大发展,在医院工作上也大发展,追忆起来,“白求恩精神”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据当时的一些老同志回忆,白求恩同志来后,医院管理逐渐改善,治愈率提高,发扬白求恩精神,争当白求恩工作者,鼓舞着我军医务人员奋勇前进。自从西医东渐后,白求恩利用援助中国抗战的机会,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又一次深入的传播西方近代医学文化。以往,西医主要在城市传播,而此后则深入到农村,因为广大的敌后根据地是在农村。“白求恩精神”是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医院文化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是祖国医院文化发展史的曲线图上一段高起的波峰。
 
白求恩精神产生的背景
 
    当时的社会、文化条件促成了“白求恩精神”的产生。
    1. 20世纪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虎视眈眈,要把中国纳入他的“大东亚共荣圈”。继“九一八”事变以后,又发动了“七七”事变。在全国人民奋起抵抗之下,燃起了全民抗战的烈火。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接着,挺进敌后抗战。继土地革命时期被国民党军队围剿以后,又受到日伪军的重重包围、封锁,红军几乎在长期的包围中过日子,物质条件异常简陋不必说,科学、技术也十分落后,医院文化首当其冲,连年战争大批伤员,急需建设医院,急需提高医学水平。“白求恩精神”的重心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和提高红军的医院文化水平,他为此做出了极大的努力。他尽量去自己做手术,以体现高水平的医院文化;他创办学校,冒着酷暑写书编教材,不遗余力地示范教学等等,无不体现了这种精神。身处敌后这块贫穷落后环境中的八路军,是多么急需像白求恩这样的专家来指导和帮助呀!“白求恩精神”在晋察冀军区应运而生。
    2.“白求恩精神”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产生的,所以,处处体现了多方克服困难的精神,白求恩在其所编著的《游击战争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一书中就提出了24项因陋就简克服困难的方法。他一点也不抱怨敌后环境的艰苦,而是想方设法去克服它,他不但想了很多的具体克服困难方法,而且给大家树立了克服困难的崇高精神。
    3.他考查了我军卫生系统的状况,他发现军内极端缺乏受过正规教育的医务人员。医务部门补充来的新人在技术上没有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做起事来不严谨,如骨折伤不用夹板或替代物固定,就向后转送;敷料的消毒不严密,没有一套严格的消毒规程等。他一方面给以严厉的批评,一方面大声疾呼,要提倡科学性,他还做出了许多科学规定,以防止执行中的随意性。
    4.他十分重视医务人员必须爱护伤病员,他提出了医务人员“必须把每一个病人看作比你的兄弟,你的父亲还要亲,因为他是你的同志。”“医生坐等病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医生要主动到病人那里去!”这是医务人员的服务方向问题,这是医学伦理学的根本问题。他提出这个问题也是有针对性的。
“白求恩精神”的产生不是无的放矢,而是在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白求恩精神在中华医院文化史上的作用
 
    一、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医学伦理思想
    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翻开中国的思想史,很大的篇幅是我国的儒家伦理思想发展史,儒家的伦理思想也深刻地影响到祖国医学伦理思想中去。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仁”是什么?“仁者,人也。”(《礼记·中庸》)。仁以“爱人”为核心。孟◆◆◆◆◆子以“恻隐之心”为道德的出发点,提倡人的一切行为都要“仁慈”,医生应从治病救人出发,“悬壶济世”“杏林春暖”等都来自孔子“仁”的思想。这是一种朴素的低层次的品德,对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医务工作者来说,他们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主人,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他们的奋斗目标是解放全人类,他们为病人看病不仅是同情和怜悯,还应该有比这更高的认识和情感,那就是热爱病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救死扶伤看成是对社会、对人民应尽的职责,在病人利益需要的时候可以牺牲自自己的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白求恩不是医学伦理学专家,他没有在理论上多加阐述,但在行动上做出了榜样。“白求恩精神”把医学伦理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白求恩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家庭,中国正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医生对病人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医生对病人是发扬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是义务,是责任。这比朴素的医学人道主义更进了一步,白求恩在他所撰写的《创伤》一文中,把医生对伤员的情感做了深入的描写,八路军中的公有制经济和人与人之间的同志式的互助合作关系,为实现一种真正的人道主义,即革命的人道主义创作了前提。这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救死扶伤精神,在民族、民主革命时期,我们称之为革命的人道主义,当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以后,还要更向前发展为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以至于发展成更高级的共产主义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革命人道主义比医学人道主义是更高一级的思想品德。
    医学人道主义与哲学人道主义虽有其一定的内在联系,但却是两个不同的思想范畴。哲学思想的人道主义,是14~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动员人民反对封建和神权,主张人权平等和个性解放。医学人道主义,自古就有,希波克拉底的《誓言》,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论》等都有充分的体现。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人的生命受到伤病折磨时有权得到治疗,医生应该关心和同情病人。医学人道主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白求恩忘我的疗伤,并为疗伤而牺牲自己的生命,是极其高尚的品德。
    一、白求恩精神是共产主义、国际主义精神的具体、形象化的代表
    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白求恩精神”已经不只限于医院文化的范畴,也不只是医务卫生人员学习的榜样,各行各业的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毛主席用白求恩精神这个实例,大力宣扬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影响所及广泛深远。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生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影响了中国千百万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同志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3篇文章称为“老3篇”,人人阅读。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千百万青年接受了这个理想和信念,把白求恩做为榜样,立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响应号召,数千万城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后来被称作“工农兵”。这些人经过多方努力,不少人成为企业家、艺术家、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那个时代的文学著作中,常常有不同程度的表露,描述“老三篇”对他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白求恩精神”突出了价值观的理念,文化的核心在于价值观,道德的理论基础也在于价值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就是毛泽东主席对白求恩价值观最精辟、简练的解释。
 
白求恩精神与抗战精神
 
    抗日战争已经过去60多年了,在整整8年的抗战中,中华儿女形成了一种克敌制胜的“抗敌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会激励我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团结一致,奋勇向前。“抗战精神”包含的主要内容如下:
    1.“万众一心”的精神。“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当年中华儿女,就是这样挺起胸,抬起头,拿起武器,奔赴战场,没有万众一心,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    2.“不屈不挠”的精神。日本曾扬言,“要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而实际上却用了8年他们也没有让中国屈服。反而,我们坚持抗战8年,取得了胜利。
    3.“艰苦奋斗”的精神。8年抗战之艰苦,令人难以想象。杨靖宇将军牺牲后,敌人剖开他的胃,没有一粒粮食,全是草根、树皮和棉絮。
    4.“自我牺牲”的精神。8年抗战,中国人民牺牲3500万人,占当时中国人口的8%,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中华儿女挺身而出,义无反顾。
    “白求恩精神”,在本书第七章中已有专题论述,读者可将两种精神加以比较,大家一定会得出统一的认识:白求恩精神与抗战精神基本上是一致的。
    精神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两种精神都是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战争环境中产生的。同一的土壤,生长相同的文化。两种精神都是适应抗击日本法西斯而产生的。
    两种精神的内涵基本上是相同的。两者在表现形式上,语言文字上可能稍有不同,但其内含的精神和实质是一致的。如艰苦奋斗、自我牺牲等。
    胸怀两种精神的人:抗击日寇的中国人和为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加拿大人,内心世界是息息相通的。都是抗日英雄,又是反法西斯斗士。白求恩超越了民族、国家、种族之间的界限,有着更深刻的含意。
“白求恩精神”与“抗战精神”不谋而合,都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抗战精神孕育了“白求恩精神”,“白求恩精神”充实了抗战精神。
 
白求恩精神永放光辉
 
    “白求恩精神”诞生在20世纪40年代,那是人民民主革命时期,民主革命胜利后,又实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现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而奋斗。60多年过去了,“白求恩精神”长盛不衰,其生命力的强大由此可见一斑。60多年来,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全球化”使世界性文化广泛接触,在频繁的接触中,不同文化的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此环境下,“白求恩精神”仍将永放光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是我们建设新中国的总方向。中国的医院文化是中国精神文明的重要一环,发扬“白求恩精神”恰是我国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白求恩精神将永远向前发展。这是因为:
    1.“白求恩精神”是党的优良传统的组成部分,党的优良传统实质上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表现,党的先进性是永远不过时的。
    2.“白求恩精神”所包含的正确人生观思想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每一代人、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要遇到它。白求恩精神的丰富内涵是每个人重要的精神食粮,食粮,当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必备的。
    3.在建立市场经济过程中,各种不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思想仍需要“白求恩精神”去“扶正祛邪”。
4.中国的千百万医务工作者仍需要“白求恩精神”的楷模作用。
 
弘扬“白求恩精神”的建议
 
    1.必须不间断的向年轻人进行“白求恩精神”的教育,中、小学及医学院、校学生的课本要列入这一课。历史要延续,先进的文化思想要继承。还可以通过参观历史博物馆、看电影、谒陵、请老一代革命家作报告等进行教育。“白求恩精神”是中国特有的精神财富,千万不要把它轻易地丢掉。
    2.要加强“白求恩精神”的研究,除继续收集、整理白求恩的活动事迹(包括年轻时和国内、国外的)以外,还要加强对白求恩精神的研究。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
    3.定期的颁发给有突出成就的医务卫生人员以“白求恩奖章”,要成为制度。还要成立白求恩奖励基金。
    参考资料
    1.医学与哲学杂志社.医学伦理学纲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
    2.魏英敏.伦理、道德问题再认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3.张鸿涛,张金钟主编.医学伦理学论纲.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下一篇: 心 声
上一篇: 心 声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 京ICP备16027503号

电话:010-66931111 68219861 0201-931111 传真:010-66931111 0201-931111 地址:北京西四环中路59号

邮编: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北京国钜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907B 邮编:100191 电话:010-82089470 邮箱:contactus@guoju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