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业胜老人走了--他没有辜负白求恩 | |||||
|
|||||
他没有辜负白求恩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名誉会长 栗龙池 1922年7月25日,张业胜出生在河北省阜平县的一个小山村。母亲生了他们兄妹十来个,因贫困与疾病,一半夭折了。张业胜从小也是病痛缠身,多亏母亲一次次冒险用土办法治疗,才使他免遭厄运。懂事后,他渐渐萌生出一个强烈的愿望:长大了一定要学医,为穷苦百姓治病。 一次,白求恩亲切地问他需要什么,张业胜十分激动,脱口而出,想要一个用来消毒的煤油炉和两支注射器。白求恩当即十分痛快地满足了他的愿望,还耐心教他如何使用。白求恩外出巡诊回来,总要来司令部卫生所看看伤病员,每次张业胜都陪在左右。白求恩对同志满腔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的精神和高超的医术,给张业胜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1939年9月,在白求恩参与下创建的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成立了,张业胜有幸成为最早选调入校学习的学员。在学校,他亲耳聆听了白求恩的外科理论课,参加了由白求恩组织的野战医院演示教学。特别让他难以忘怀的是,白求恩在模范医院落成典礼上的著名演讲,如“一个医生,一个护士,一个护理员的责任是什么?只有一个责任。那责任是什么?那责任就是使我们的病人快乐,帮助他们恢复健康,恢复力量”等谆谆教诲,深深印在张业胜的脑海里。 学习效仿白求恩 1940年1月,张业胜从白求恩学校(白求恩逝世后,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更为此名)毕业后返回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卫生所当了一名医生。在后来的工作岗位上,上级命令他先后领衔组建了三所野战医院,还同时被任命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二分院院长,期间,他都自觉以白求恩为榜样 ,用白求恩精神建院育人。 1950年,第19兵团入朝参战前,张业胜奉命留在国内担任兵团子弟学校卫生所长,负责上千名从托儿所、幼儿园到上小学孩子们的医疗保健工作。建国初期,卫生条件比较差,各种传染病随时威胁着孩子们的生命。他自觉践行白求恩“满腔热情”“极端负责”“精益求精”的精神,刻苦钻研技术,积极组织医疗保健,确保了杨得志司令员“绝不能死掉一个孩子”指示的完全落实。 从跟着白求恩认真学习,到脚踏实地照着白求恩的教导去做,再到宣传弘扬白求恩精神,张业胜的这份执念与日俱增,矢志不渝。 1959年张业胜从山东医学院全日制医学本科班毕业后,放弃到另一所医院担任院长的机会,主动要求到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工作,担任了负责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文革”开始后,他和院史馆的同志自觉避开政治狂潮,在院党委的支持下,为配合学习毛主席的“老三篇”,积极筹办白求恩事迹展览,让更多人通过展览了解白求恩、学习白求恩。展览的成功举办,引起了军委总部的高度重视。根椐上级决定,在此基础上,他们于1967年12月至1968年6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成功举办了《纪念白求恩展览》,历时半年之久,盛况空前,成为当年首都的一大文化景观。 1969年,张业胜受命全身心投入到筹建永久性白求恩纪念馆的工作,期间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波折。此事后来引起了周恩来总理的重视和支持。纪念馆于1975年11月12日白求恩逝世36周年纪念日这一天,正式落成向社会开放,并接待外宾参观。 张业胜同志年轻时崇拜追随白求恩,盛年时学习效仿白求恩,进入老年后研究宣传白求恩。他一辈子践行白求恩精神,始终把毛主席倡导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今天可以说,他活的很圆满。他一生一世没有辜负白求恩。 责任编辑 天平
<p style="margin: 0px 0px 24px; padding: 0px; clear: both; min-height: 1em; font-family: mp-quote, -apple-system-font, BlinkMacSystemFont, "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7px;="" text-align:="" center;"=""> |
|||||
|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 京ICP备16027503号
电话:010-82089470 地址:北京西四环中路59号
邮编: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北京国钜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907B 邮编:100191 邮箱:contactus@guoju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