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 |||||
|
|||||
后 记
这本书参阅自1982年纪念柯棣华大夫逝世40周年以来,我参加编、译、写并已出版的书和文章。书籍方面有:
《柯棣华》(《南亚研究》特刊,纪念柯棣华大夫逝世4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纪念柯棣华》大型纪念册(纪念柯棣华大夫逝世40周年),人民出版社,1982。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商务印书馆,1984。
《永恒的桥梁——柯棣华大夫传》,曼凯希著,1985。
《巴苏日记》(英译汉),巴苏著,商务印书馆,1988。
《中印友谊史上的丰碑——纪念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华50周年),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
《柯棣华书信集》(纪念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华50周年),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
在工作过程中有机会拜访了柯棣华大夫的夫人郭庆兰女士和一些知名人士,如王炳南先生、江一真书记、季羡林先生、路易·艾黎先生、爱泼斯坦先生,以及与柯棣华大夫一起工作过的巴苏大夫、马海德大夫及其夫人苏菲同志、李得奇大夫的夫人江燕同志、傅莱大夫等。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增加了我对柯棣华大夫的了解和有关知识。此外,有好些难得的第一手资料,是由中联部林华轩秘书长请柯棣华大夫的三妹玛诺拉玛小姐协助,并由玛诺拉玛小姐提供给我的,如柯棣华大夫在印度时的一些照片和柯棣华大夫给家里的一些的信件、照片等。
书的第二部分是柯棣华医疗队义诊扶贫的部分实例。从中也可看到这些活动涉及多方面学科和值得探讨的问题。医疗队今后仍将继续开展活动。
最后,我希望我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知道在残酷而失去人性的日本法西斯侵略我国的危急时刻,伟大的印度人民及其领袖尼赫鲁先生等,在本国也抵御英国侵略者的艰苦条件下,给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并派来了一支援华医疗队,其中有一位印度青年柯棣华大夫,把自己的宝贵生命献给了受压迫被侵略的中国人民。他的行为是多么高尚,他的精神是多么伟大。一位外国人,为了帮助我国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而献身,使我们取得了胜利,站了起来,建设我们的祖国。今天,我们应当怎样感谢和纪念他呢?当然,我们应以具体行动多做增进中印两国人民友谊的实事,并以柯棣华大夫为榜样,努力向他学习,积极工作,为建设我们的祖国,为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奋斗。
编后记
今年12月9日,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亲密朋友柯棣华大夫逝世
四十周年,我们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支持、赞助下,编辑出版了这本集子,以为
纪念。
在这本集子里,几位中央领导同志为纪念柯棣华题词或撰文。有关方面负责人,
柯棣华生前战友和亲属等也写了回忆文章。全印柯棣华大夫纪念委员会主席、原印
度援华医疗队成员比.库·巴苏,全印柯棣华大夫纪念委员会秘书长丹尼尔·拉蒂
菲,柯棣华的妹妹马诺拉玛·桑·柯棣尼斯和瓦特萨拉·桑·柯棣尼斯也从遥远的
恒河之滨寄来了文章。谨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集刊载的有关柯棣华和以爱德华为首的印度援华医疗队的历史文献、资料、图
片,绝大部分由柯棣华纪念馆提供,这些是该馆多年来广为征集、积累起来的。编辑
过程中还承一些单位和同志大力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参加本纪念集编辑工作的有金浦、盛贤功、任鸣皋、茹让、马连儒、张明礼同志。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柯棣华纪念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
人民出版社编辑部
1 9R’钲6月
|
|||||
|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 京ICP备16027503号
电话:010-82089470 地址:北京西四环中路59号
邮编: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北京国钜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907B 邮编:100191 邮箱:contactus@guoju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