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在废墟上的“格桑花”
——记解放军22医院医疗队中的女医护人员
樊厚东 何勇民
那是高原上生命力最顽强的花朵,那是藏族同胞眼中最美丽的幸福之花。它的名字叫格桑花。在玉树抗震救灾中,解放军22医院医疗队22位女医护人员,被灾区群众亲切称为绽放在废墟上的“格桑花”——她们争分夺秒抢救生命,全心全意照顾伤病员的感人故事被传为佳话。
一、星夜兼程赶赴灾区
地震发生后,解放军22医院紧急抽组由110名精干力量组成的抗震救灾医疗队,于4月14日深夜携400余件医疗器材和110余种急救药品,从格尔木火速奔赴灾区。
张颖,丈夫在某汽车团工作,女儿5岁半。接到赴灾区抗震救灾命令时,丈夫正上线执行运输任务,她只好把女儿交给同事照看。上车后,张颖赶紧给远在西宁的公公打电话,叮嘱他赶紧上格尔木照顾孩子。就这样,她急匆匆地出发了。
从格尔木抄近路到玉树,要穿越可可西里320公里无人区。14日晚至16日晨,医疗队几十个小时与外界失去联系,一队兵车行走荒原,17台军车爆了30多个轮胎,为的就是践行与养育他们人民的生命盟约。由于出发时太仓促,大家都没有带够御寒衣服,有的感冒发烧、呕吐不止,有的出现高原反应,头疼欲裂……患有高血压的医疗队副队长金霞,高原反映严重,仍强打着精神督促姐妹们吃药,鼓励大家只有保重身体才能不辱使命。
医疗队22位女性就这样驰骋荒原30多个小时、辗转750多公里。如今,我们无法想象她们独立荒原时的眼神,无法揣测她们仰望星空时的心境。只知道,她们闯了过来。当她们悄然加入医疗大军行列时,又一面红十字旗帜猎猎飘扬。
二、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与死神竞速,与时间赛跑。要让每一个幸存生命重见阳光!医疗队一到达玉树灾区,便迅速展开救治行动。
地震发生后,金珠拉毛被埋压在废墟下长达40多个小时,胸部、头部受到严重挤压,浑身污渍,出现血气胸症状。护士们积极配合医生展开抢救,止血、包扎、固定、清创……“快点、快点、再快点!”大家在心里催促自己,为的就是多抢救一条生命。突然,护士丁芬一头栽倒在地上。大家这才发现,在曲麻莱县吃了一顿方便面后,近40个小时里大家没有吃一口东西、喝一口水。超负荷的救护工作,使队员们体力严重透支。大家把丁芬抬到床上抢救,可她刚苏醒过来,又挣扎着走上护理一线。
地震发生当天,杨燕和男朋友刚填写完结婚报告表,准备第二天去办理结婚证,没想到当天晚上,她和男朋友都来到灾区,婚期只好推迟。杨燕在手术室工作,每天忙得脚不沾地。遇到紧急手术,她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大家已记不清有多少次,杨燕吃的都是凉饭冷菜,可她却说:“只要能多救治一名伤病员,吃点凉饭算不了什么!”
像这样的故事,在医疗队的护士中不胜枚举。闫军青、卓玛超负荷工作,晕倒在手术台上;陈春兰、李红霞、姜欢把自己的被子让给伤员,3个人挤在帐篷里冻得发抖;5个月大的嘎玛达哇秋措,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护士长党海莉找来奶瓶,给孩子喂奶,护士们还轮流哄孩子睡觉……
人民有难,战士慷慨担当。为尽可能多地挽救每一条生命,医护人员走上街头搜寻接诊伤员。当得知结古镇西同路有20多名受伤群众时,她们立即打电话请求派车转移重症伤员,使受伤群众得到了及时救治。
三、无私奉献服务人民
用温暖驱散伤痛,用关爱唤醒希望。医护人员用火一样的温情守护着生命链条。
藏族小女孩代琴曲措遭遇多处骨折和外伤,医疗队在全麻条件下为她实施了手术。但麻药作用过后,伤口疼痛难忍,小代琴哭个不停。金霞穿上大衣来到小代琴床前,轻轻为她按摩,直到她甜甜入睡。
81岁的乃加老阿爸地震中右上臂粉碎性骨折,手术后无人照料。护士们给老人洗脸、喂饭、翻身、擦背。当老人伤口疼痛时,朱玲就给他按摩;当老人伤心流泪时,李园园就用歌声抚慰他心中的伤痛;当老人小便失禁时,姜欢不厌其烦地为他换衣裤、被褥;当老人大便干燥解不出来时,熊英就用手给他抠出来……护士们无怨无悔地承担起儿女的责任和义务。
“金珠玛米亚古都,你们是美丽的格桑花,是你们给了我们重新生活的信心……”在地震中失去3位亲人的伤员土吨昂江,看到查房的护士们,唱起自己编写的藏歌,表达对护士们的谢意。
医护人员用血肉之躯擎起群众的利益,灾区群众也用一片真情回报子弟兵。当护士们背着10多公斤的背囊,来到达黄林格头牧区巡诊时。已经两天没吃东西的曲珍老阿妈,把仅有的两个鸡蛋送给他们。看到大家不肯收,她不停地说:“你们是佛祖赐给我们的救星,你们就吃点吧!”
藏族小伙儿兮巴坦克被接到医疗队后,看到医护人员与藏族伤员语言不通,就举着输液瓶跟在医护人员身后当起翻译。他说:“我住这儿治病,也就是医疗队的一员,让我也出一份力吧!”
在飘着雪花的漫漫长夜,22朵军旅格桑花与灾区群众相拥取暖……军民携手,共御天灾。抗震救灾战场上,再次上演着一幕幕动人的场景。
作者系总后青藏兵站部政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