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易·艾黎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 |||||
|
|||||
在路易·艾黎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黄华
1984年冬天,中国史沫特莱、斯特朗、斯诺研究会准备出版一份名为《桥》的杂志,目的是向广大读者介绍许多外国友人,提倡国际主义精神。我便向新西兰老朋友路易·艾黎为创刊号约稿。他欣然接受,不多几时便送来一篇热情洋溢的短文。文章题为《伟大的架桥者》,指的是我们共同的老朋友、美国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称赞他那部关于中国革命的经典著作《西行漫记》“建立了一座桥梁,从延安通向世界上讲英语的国度里的许多人家”。文中提到的另外两位著名的架桥者就是艾格妮丝·史沫特莱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当然,还提到了一些我们许多人都熟悉的架桥者的名字,如马海德、汉斯·米勒、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杰克·贝尔登等等。文章开宗明义说:“每一个生活在国外、并且赢得四邻尊敬的中国人,都在他所生活的异国与他自己的家乡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总之,艾黎认为,所有以实际行动沟通两个不同国家人民的思想感情、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人都堪称“架桥者”。中国读者自然会想到,艾黎本人正是另一位伟大的架桥者。
艾黎和三位美国记者出身不同,生活道路不同,但是他们都在中国找到了为之献身的事业。他们又以各自的方式,努力介绍中国的真实情况,以促使各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建立友好的情谊。艾黎从30年代起就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斗争,为中国的独立、解放和进步事业而奋勇直前。他扎根在中国大地上,与广大群众同患难、共命运、度过了战争最艰难的岁月。
建国以后,1953年艾黎在北京定居,他把帮助国外的人了解中国几亿人的革命、了解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了解中国全面展开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作自己的首要职责。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他每年总要抽出几个月的时间,风尘仆仆,到各地去进行采访和考察。接着,便写出报道文章,或整理出版旅行见闻录,向国外传播信息。
艾黎在北京全国对外友协院内的住所对来中国访问的外宾有特殊的吸引力。他日常在家里接待来自许多国家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作家、记者、科学家等各种职业的人士。旧友新知,不计其数。他们不远千里而来,乐于到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国通”跟前请教,了解情况,交换意见,探讨问题。艾黎平易近人,尊重事实,总是侃侃而谈,循循善导,使一些思想上的迷惑得到澄清,一些认识上的缺陷得到充实。他对中国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很有见识,对陶瓷生产的历史与现状有专著问世。因此,客人们往往高兴而来,满意而归。他同世界各地的朋友保持通信,年终还要寄出成千份特制的贺年片。那是一组他自己精心选拍的儿童照片,附带一首他呼吁世界和平的小诗。
国际了解是建立友好和合作关系的基础,是实现持久和平的保证。艾黎认为,维护世界和平是关系到每个人的事,又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他为和平与各国人民友好孜孜不倦地工作了几十年,其功绩是难以估量的。人们都知道,我们通过斯诺向美国总统尼克松敞开了北京会晤的门,导致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事实上,斯诺在1960年是作为艾黎的客人来访,恢复了与建国后中国的关系。应该说,艾黎是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那座宏伟的了解和友谊之桥的伟大架桥者。
艾黎还是一位著名的多产作家,他几十年间写作了大量报告文学,出版了60多本关于中国的书、诗集和英译中国诗词选集。这正如周恩来1947年给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一封信中所说,通过个人影响和著作,向外国人民介绍中国人民斗争的真相,“这是我们外国朋友所能做的最美好的事情”。
经过十年动乱,开始了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关于艾黎一生的两大事业,工合运动已经恢复,新的山丹培黎学校正在筹建,他自然更加繁忙。人们更加希望了解他的历史,也出现了谬误和失真的宣传。在这种情况下,他终于被朋友们说服了,要写自传。他十分认真地用翔实的材料、实事求是的态度,记录了他平生的经历。这里展现了一位生龙活虎的新西兰开拓者,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结下不解之缘、坚韧不拨、艰苦奋斗60年的历程。作者叙述了创办工业合作社运动和山丹培黎学校的经过,旁及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爱憎分明,生动感人。他还回顾了新西兰与中国的关系史,并用大量篇幅颂扬他的国际主义友人,而真正用来写自◆◆◆◆◆己的文字则异常少。这并不奇怪,艾黎一贯谦虚,从不谈论自己,写作时也习惯避免用第一人称的“我”。况且,在中国的60个春秋,他把全部精力都用于工作,全部挚爱都寄于人民群众。他的一生是毫不利已、专门利人、为国际进步事业无私奉献的典范。
《艾黎自传》的出版是中国与新西兰关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对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战斗过的一批国际主义友人的表彰。英文本出版之后,中文本在半年内问世,足见我们国内各方面对艾黎这本著作的重视。我借今天这个机会向在座各位,向国内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年推荐这本传记。这是本很好的书,文笔简练,内容充实,知识性强,读来引人入胜,爱不释手,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激励。希望我们这些年长的人,以这位老战士为榜样,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希望青年朋友们学习他的崇高品德和国际主义精神,奋发图强,当改革开放的尖兵。
艾黎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难以磨灭的印象。在他长眠的大地上,我们的后人将和我们一样怀念这位新西兰友人,敬仰这位人民友谊的架桥者。愿艾黎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永放光辉。
1988年4月21日
|
|||||
|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 京ICP备16027503号
电话:010-82089470 地址:北京西四环中路59号
邮编: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北京国钜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907B 邮编:100191 邮箱:contactus@guojusta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