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贵的礼物
发布日期:2011年08月03日
高贵的礼物
 
    为了准备回国,白求恩显得更加忙碌。除了白天忙于医疗工作,人们发现,每天晚上白求恩住处的灯光都亮到深夜。
    原来,他正在抓紧时间和翻译一起,把自己新近撰写的《游击战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一书译成中文。他要在回国前,把这本书作为礼物,留给并肩战斗的战友们。《游击战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是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下的第二十几种著作了。在此之前,他先后开办过模范医院、特种外科实习周,举办过专题讲座、巡回讲座,进行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现场实地参观、表演。为了配合这些教学活动,他先后编著了《战地救护须知》、《战伤治疗技术》、《初步疗伤》、《战地外科组织治疗方法草案》、《消毒十三步》等医疗教材,培养了相当一批能独立工作的医务工作干部。但是,白求恩并不以此为满足。他认为,只是把自己过去的经验毫无保留地拿出来还不够,还要根据斗争的实际总结新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介绍到部队和边区卫生工作人员中去。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医务人才的培养。
    人们都清楚地记得白求恩编写这本教材的情景。
    7月的冀西,气温已经很高了,加上这年夏天雨水大,湿度高,天气异常闷热。在唐县神北村的一间草屋里,白求恩为了编写《游击战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一书,夜以继日地挥汗苦干。
  编写工作开始不久,白求恩的右手中指便生了一个硬疮,手指肿得像个胡萝卜。十指连心,疼痛难忍,要争取痊愈,只有切开放脓。他让其他医生在患部切了个十字口。两天后,肿消了,伤口还没愈合,他就又坐在打字机前了。
    也许是机体抵抗力低下的缘故,刚写了两章,他的脚上又长了一个脓肿,又红又胀,疼得厉害。上了药,也不见好转。一天中午,白求恩叫警卫员小何帮他把桌子抬到室外去。小何奇怪地问:
    “为什么?”
    白求恩指着脚上的脓肿说:“我要采取一个新的疗法,用日光消灭这里面的细菌。这样还可以一边晒太阳,一边工作。”
    三伏天,骄阳如火。只一会儿,白求恩的脸上、臂上渗出一片片的汗水。他索性脱掉上衣,赤背工作。小何心疼他又不敢打扰他,只好悄悄地用湿毛巾为他擦去背上的汗珠……
    连着晒了两天,他脚上的脓肿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扩大了,整个下肢一跳一跳地像针扎似的疼痛。白求恩无可奈何地推开打字机,请来了林金亮医生。林医生见了他脚上的脓肿不由得叫了起来:“白大夫,你怎么拖成这个样子!”
    白求恩苦笑着说:“采取了日光疗法,可还是不解决问题。”
    林医生坚持让白求恩住院休息,白求恩摇摇头说:“如果在手上,那我同意你的意见,可是在脚上长了个脓肿,我怎么好叫两只手闲着?”
    林医生关切地说:“这样拖下去,有危险呐!”
    “不会的,请你给我做个手术,把脓放出来就行了。
借此我教你一种新的麻醉方法,它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说完,白求恩仰卧在床上,举起一只手说:“你现在可以给我滴麻醉药了。看到我的手倒下来时,便迅速切开脓疱,麻醉也马上停止。试试看吧。”
    林医生按白求恩的办法办了。排了脓,填塞进油纱条,还没等包扎完,白求恩就坐起来,笑嘻嘻地说:“怎么样?这个方法又省药又省时间吧?”
    说完,白求恩一瘸一拐地走到打字机前,“嗒嗒嗒”,打字声又急速地响起来……
    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这本长达十四万字,并配有一百一十九幅插图的卫生教材完成了。望着那一叠厚厚的文稿和一幅幅精细准确的插图,再想想,这一切是在忍受着炎热、疼痛折磨的情况下完成的,人们都为之感动!
    这是一本不同寻常的医学技术书籍。它记录了白求恩一年多来的辛勤劳动,总结了白求恩在抗日前线科学的工作方法。它的每篇章节,字里行间,渗透着白求恩的智慧和心血,融会着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炽热之情。◆◆◆◆◆
  在这本书里,根据抗日战争的艰苦条件,白求恩详细总结了卫生工作中克服困难的经验。在全书九章中,他特意撰写了一章“怎样制造及应用器材,”同时在书中举例说明。例如,木锯可以作离断刀,丝线可以代替羊肠线,木棍、鞋、秫秸可以当夹板用,做麻醉口罩可以用纱布和硬纸板等等。
    出于对我军政治思想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白求恩将政治、军事与卫生工作融为一体。在书中,他强调卫生部门必须“直属于师、团的领导和总卫生部”,一个领导人“不管是否懂得技术”,但一定要“懂得军事,特别是政治工作和行政工作”。他提醒大家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可以借用老百姓的门板或木板作担架,但用毕一定退还。”他还意味深长地写道:“记住,把手术中取出的弹片、子弹要交给受伤者本人!这些从伤员身上取下来的弹片、子弹,是法西斯侵略罪行的铁证。带上它,会激励着伤员们重返前线狠狠地打击敌人,也会使他们经常想到:有许多兄弟姐妹正在遭受这些弹片、子弹的威胁!”
    《游击战中师野战医院的组织和技术》一书终于全部翻译成中文,随后油印,发行到八路军医护人员的手里,受到同志们的欢迎和赞扬。白求恩谦虚地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两点:实际工作为他提供了创造经验的机会;红军的传统又启发了他,使他找到了克服困难的谱路。
    这本书在白求恩牺牲后正式出版了,聂荣臻司令员亲自写了序言,并作了高度评价:
    “这是他一生最后的心血的结晶,也是他给予我们每一个革命的卫生工作者和每一个指战员和伤员的最后不可再得的高贵的礼物。”

 
下一篇: 白大夫离世前后
上一篇: 白大夫离世前后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 京ICP备16027503号

电话:010-82089470 地址:北京西四环中路59号

邮编:100039 E-mail:byh931111@163.com

网络技术信息中心:北京国钜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907B 邮编:100191 邮箱:contactus@guojustar.com